請先容我稍微講一下近況:中國時報的旅遊美食版記者,一年前還有4、5位,2017年5月10日後只剩我一位,預估我也即將在這幾天內被迫離開報社。表面理由很多,骨子裡的理由只有一個:不願以記者身分拉置入廣告又不接受調職當編輯。
新聞媒體要生存,可以有方法,不一定要出賣媒體倫理與公信力。我試著寫了一份希望能增加報社收入又同時維持新聞倫理的粗淺想法建議書,並試著呈給蔡董事長、蔡總裁與總編輯,但也許不會被看到或沒人感興趣。大家若有興趣,可以點這裡看看!(中國時報旅遊美食版計畫建議書)
底下這篇報導出來後,我知道自己可能面臨來自報社的抹黑或訴訟,這篇報導也可能變成我記者生涯的最後一篇報導,但我會坦然面對。如果身為記者只敢踢爆別家企業的醜事,卻不敢對報社出賣媒體倫理的新聞置入作法挺身而出,又如何配當記者。底下,我們開始!
◎進程說明:
2018年8月29日一審宣判,告贏中國時報
20190623《雨好大 人好多》
20200317《蘋果日報對這場官司的報導》
記者陳志東/專題報導
首先,如果你有興趣,不妨看著這張小表格,然後去找出今天2017年5月18日的中國時報,然後比對一下這表格裡的四則消息。如果你懶得去找報紙,沒關係,底下我會截圖給你看。所謂「編經版面」廣義來說就是報社的業配置入單,也就是廣告收入。

看著報紙,你會訝異,這四條「廣告」,在報紙上根本看不出來是廣告。是的!這就是大家經常在講的「新聞置入」。它是收了業者的錢,原本該加上「廣告」兩個字後以廣告形式刊登,但因打上「廣告」兩個字效果不夠好,因此就演變成「記者XXX報導」的新聞置入。
新聞置入有什麼不好?當然不好!
新聞就該是新聞,廣告就該是廣告,當廣告不再打上廣告,而是寫上記者xxx報導,這樣的新聞置入結果是:只要有錢,政治人物可以收買媒體,營造自己聲勢,同時強化對手負面消息。只要有錢,企業可以搓洗掉負面新聞,操縱輿論走向,水泥業可以變成環保業,黑心食品廠可以變成良心企業。只要有錢,廠商可以要求置入版面刊登前要先看過並可任意更改,然後以記者報導之名,任意創造利多與利空消息影響股價,影響市場信心並害投資人作出錯誤判斷,而醜名歸於那個倒楣記者。只要有錢,一般食品可以被寫成是減肥或養生聖品、難吃的餐廳可以被說成是世界級美味。只要有錢,沒有多少民眾參與的活動,也能被講成是地方首長的偉大政績並在報紙留下白紙黑字的紀錄。而上述這些紀錄與文字影像,會因為是媒體報導而接續被學者與研究生引用,用錢創造出來的新聞訊息,就會這樣無止盡傳播下去,成為真實歷史的一部分,台灣也會變成一個完全由有錢人掌控的世界,所有傳播中的消息,都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用錢買出來的新聞,但你我都無法分辨。
回到今天中國時報的置入新聞,我們來看,今天共有4條置入,我幫大家從中時翻爆app截圖截了出來!



這兩條「電動公車附加價值率 扼殺產業」與「全民、環保與運輸業 恐淪三輸」新聞置入,是對照上述編經版面中「凱勝-2300萬遭工業局剝奪健康」那一條。如果沒有理解錯誤,它的意思是指因為工業局對電動車的補助政策,影響了電動環保車發展,讓台灣2300萬人民持續處在PM2.5的汙染毒害中,健康遭到剝奪。
這條置入為什麼影響很大?首先來看作者:「中國時報財經組主任王莫昀」(我不認識)、「中國時報社會地方中心副總編輯蔡水星」(我在某次採訪餐會上見過一次,非常豪爽熱情的人)。這兩位,都不是小記者,特別蔡水星副總編輯,檢視其中時電子報發稿記錄,他上一次發稿是2017/03/21「綠委踢爆 假國旅A3億補助」,再上一次發稿是2016/01/03「路平小英雄 徵Q版代言人」,亦即他是一年只發一次稿的大長官,為什麼這條「電動公車附加價值率 扼殺產業」他要出手來寫?
稍微Google一下就會懂!PTT上這一篇「電動車生不出來 綠委要求裕隆繳回100億」(https://www.ptt.cc/bbs/car/M.1473331974.A.665.html)就稍微分析了一下凱勝綠能與對岸比亞迪(主要經營電池與汽車業務)的關係,網路上新聞也能查到「凱勝綠能 預計6月登錄興櫃」報導。亦即這篇由中國時報蔡副總編輯與財經組王主任寫出的精采報導,如果如預期發生媒體影響力,我們可預想,它將讓工業局承受無比的民意與業界壓力,進而可能改變工業局對電動車的附加價值率標準,影響電動車補助金額與政策,影響凱勝綠能預計6月登錄興櫃之氣勢與股價。再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今天這篇報導的主角不只是電動車業者,而是有關國防軍事採購政策、影響所有人的汽機車安全標準、影響全民的健保藥品採購….等等,新聞置入對整個國家與全民日常生活的影響,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賺了800萬元的背後
其實,對記者來說,寫置入新聞很好,特別在我身處的這個影視消費中心,寫旅遊美食消費時尚跟藝人消息,不用花腦筋,拿著新聞稿抄抄改改,寫的一定是捧業者的好話,長官歡喜,業者開心,不只送禮,還撥給業配獎金,寫一條置入新聞最少額外多賺5、6千元,在低薪年代,愛寫置入的年輕記者很有機會荷包滿滿。
但我們資深老記者不愛寫,即便只是吃吃喝喝的旅遊美食新聞置入我們也不想寫,更遑論去拉,因為我們看得到它對社會的深遠影響與危害。
今年2月,影視消費中心副總編輯在Line群組中傳遞一個訊息:「賀中國時報本月賺錢八百多萬,從民國100年虧錢至今,締造詭異的奇蹟!」這個消息,按理大家都該高興,但除了少數幾位看不到新聞置入危害的業務專長記者按讚,其他人都高興不起來。

從去年11月開始,一系列的「水泥4.0改變與創新」系列報導,每周五都以全版的大篇幅盛讚水泥業是永續的環保產業,大誇它關懷社區老人,沒有水泥業台灣就會變死島。面對這種報導,多數報社同仁開心不起來。
在此同時,副總提及有報社高層集體前往中山北路與南京東路口那家高級飯店的那張著名大圓桌,與花蓮縣府高層酒酣耳熱,此部份經向其他高層求證,應為誤傳,不可相信。
但最近這半年來,中國時報誇讚花蓮水泥業與花蓮縣長傅崐萁的報導超過百篇,並一步步透過大篇幅新聞為傅崐萁參選台北市長鋪臺階,同時不停批判柯P政績與強調柯P失言。中國時報、花蓮水泥業與花蓮縣長傅崐萁,三者緊密相連。這是業配置入嗎?我身處的影視消費中心看不到這些資料。但如果不是業配置入,特定媒體與特定政治人物跟特定企業,為何要關係如此緊密?這反而比業配置入更讓人擔心。(以下盛讚水泥業與傅崐萁的中時新聞版面影像只是近期的一小小部分,若有需要,可自行翻閱中國時報。)






■企業財團這樣操弄媒體
上個月,4月8日,動保團體抗議麥當勞使用殘忍的格子籠養雞場雞蛋,要發稿時,長官指示:「麥當勞要下業配,這次,我們就只針對麥當勞回應就好,下手不宜太重。」

於是,隔天麥當勞被動保團體指稱對待經濟動物不友善的新聞不大,甚至紙媒中只有中國時報因為某些主管的堅持,成了當天唯一有此新聞見報的報紙。但到了4月21日,中國時報卻大大的頭版寫著「獨步全球!台灣麥當勞推儲值卡 集點換商品」報導。這新聞有重要到要放頭版嗎?到了4月25日,接續又有麥當勞的「一利一休」置入報導。
其實,麥當勞只要稍微調整策略,改用人道雞蛋,瞬間就可讓幾十萬生蛋雞脫離悲慘地獄,龍頭企業帶頭示範,更有機會改善千億隻經濟動物的生存福利,就算以後一個漢堡貴3元,只要說明這錢是用於改善生蛋雞的悲慘遭遇,相信多數民眾都會願意買單,也能為麥當勞形象加分,然而,麥當勞卻選擇在改善動物福利之前沈默,然後花大錢操弄媒體,搓洗掉負面新聞,接續在媒體宣傳自己提供高薪與友善工作環境,而台灣媒體們也都沒有風骨的接受了。





同樣的,之前面臨滅頂危機的味全公司與林鳳營鮮乳,在昨天2017年5月17日特別對媒體發了一個聲明:「針對近日媒體報導味全公司擺脫連10季虧損之消息,味全公司僅此說明如下:1. 本公司第一季的財務報告於5月15日公布,營收狀況的好轉,除了匯兌收益挹注外,也來自食品本業的小幅成長,僅管目前公司本業仍處虧損狀態,但在長久的煎熬與困難之後看到些許的曙光…….」。我沒跑食品線,不了解實情,但我只看到,這些年林鳳營鮮乳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廣告挽救形象,而中國時報也一次次將廣告變成置入,變成「記者XXX報導」。


■從工具變刑具
電影《芝加哥》裡,李察吉爾扮演的比利弗林律師對只能拿出2千美元的殺人犯蘿西老公說:「昨天你來找我,我沒問你蘿西是否無罪,沒問你她是不是酒鬼或癮君子,我什麼都沒問,我只問你有沒有5千美元,你說有,現在你說沒有,我覺得你是個骯髒的騙子,我不會和骯髒騙子浪費時間。」
現在的中國時報,特別是我身處的這個影視消費中心,就像這位比利弗林律師。廠商只要能拿出10萬元做置入下廣告,就能被奉為上賓得到全方位服務,不論什麼新聞與內容想要置入都可以,平常版面有空也會加以服務,但若沒有廣告預算,不願配合參與中時旅展,就不屬於友善單位。副總說,不需要浪費時間去採訪,去採訪了,也不會讓你見報,報紙的紙很貴!
對友善者,媒體是宣傳拍馬的工具,對不下廣告的不友善者,媒體可以翻臉變刑具。
不屬於友善單位的台北晶華酒店,在今年2月發生火災,儘管當天採訪後已經回報主管,澄清晶華並未阻擋救火,也發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呈現「為什麼要把我妖魔化」立場,之後消防員自己也出面澄清無人阻擋救火,但隔天中國時報還是大大印著「晶華酒店火警 警消急破門 員工阻擋」負面標題,造成晶華員工士氣低迷與商譽嚴重受損。這個標題、這個報導,還印著記者XXX與陳志東報導,將我的稿與其他記者的稿整併成一篇並非我原意的修理人負面新聞,最後結果,再由記者自己承擔被人罵無腦造謠。


工具、刑具,兩個角色妥善運用就能讓財源滾滾,許多企業在媒體投注看似毫無意義的廣告或置入,就是避免哪一天出事會遇上刑具。
7年前,中時先進黃哲斌寫了一篇「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他說:「我再也無法說服自己,這是個值得託付的行業」,並探討了媒體業配與新聞置入如何影響了新聞自由。這幾年下來,中國時報的宣傳力快速消退,甚至比不上部落客與網紅,但大家還有一點堅持的就是「公信力」,那是無可取代的力量與眾人期許的社會價值。但這一年多來,中國時報開始肆無忌憚出賣這個由數萬名前輩努力了60多年所累積下來的公信力,正在踐踏媒體與記者編輯們的尊嚴。
沒有錢都不是重要新聞,但只要有錢,來自芝加哥的比利弗林律師就會竭誠為您服務。全版廣告訂價30、50萬,現在經常10萬、8萬就賣了,失去公信力的媒體,讀者正快速流失,價格也一路往下跌,這樣的公信力還能賣幾年?
還有許多讓人難堪的置入與作為,我不想繼續傷害中國時報,不忍再貼再寫,只能說,現在的中國時報,新聞與置入完全混雜,已讓人無法分辨哪一篇才是真的新聞,哪一篇又是花錢買的置入。政治人物的政績報導可以是買的,吹捧交通建設績效以協助爭取8800億前瞻預算經費的報導可以是買的,藝人的感人故事是買的,蔡英文去參觀桃園農博盛讚這活動有多成功的新聞是買的,說公主郵輪家族旅遊多溫馨的報導是買的,說LG跟林鳳營的產品有多優的報導一樣是買的。這樣出賣媒體風骨與公信力後換來800多萬盈餘,我不知道,如果有天蔡衍明董事長突然想通,原來他花了幾百億買來的媒體公信力正被賤賣到好似只剩800多萬,中國時報也從早期的每天60萬份第一大報變成印報量與讀者人數即將被擠出主流媒體的小報,還被這些高層沾沾自喜是「締造詭異的奇蹟!」他會有何感想?






■翻爆與旅展
這陣子,中國時報積極推動「翻爆APP」下載,要求全體記者與編輯總動員並規定數額,努力不夠就被飆罵,於是許多記者紛紛求業者、找朋友。最誇張是有人拜託學校老師請全班同學一起下載,大家下載完衝出數字後就一起刪除,一齣齣荒唐鬧劇正在全台到處上演,中時記者也瞬間在各媒體同業與採訪對象間成為取笑對象,媒體尊嚴全失。中時的翻爆APP確實很棒,能讓平面報導與現代網路世界拉近距離,這一篇很多報紙影像截圖也都來自這個APP,但不該用這種方式推廣。
同樣讓人難堪還有「中時台中春季旅展」。今年2月中國時報辦旅展,人潮極為冷清,因此2月剛辦完,主管立即下令5月底前要把明年的旅行社與飯店攤位「攻下來」。不去討論旅展失敗原因與如何改善,只是不停逼迫記者要去拉攤位。明年何時辦?一個攤位多少錢還不知道,就得去拉。沒拉到或廠商表明無意願,又不願下廣告,這種不友善單位,稿子不要上!

以前的報社,最常聽到的討論話題是查證、再確認、角度、觀點等名詞,現在的中國時報,最常聽到的指示是:合作、拜訪、服務、預算、拿下來、他有下廣告嗎?
因為不會拉廣告,這一年來,不時都在半夜收到影視消費中心副總傳來的Line群組或E-mail訊息:「我一定會電爆你」、「五月總編輯就要親自看進度」、「皮都束緊一點」、「我一定讓你上公告欄」、「可以填辭呈」、「誰搞砸這次旅行社的事情自己走人」、「凌晨一點我還在公司 我就是跟你們炫耀一下」、「你以為我是靠著狗腿當主管的嬤」、「做業務要有天分要勤勞,你沒有業務就拚死寫稿跑新聞 」、「我很了解 記者是一種很自以為是 驕傲的動物,所以千萬不要給我擺臉色 若你天生面相就是臭臉之類的 我絕對不刁難 但要附醫院證明給我」、「我交代的旅行社,四月底之前要聯絡熟悉。旅行社完登場就是飯店,我已經準備大半年的套餐在等各位」…..等字眼。
因為不會賣旅展攤位,副總於是找了幾位年輕業務掛名記者來接手旅遊美食線,準備全面征服旅行社與飯店業者,而只想認真採訪新聞的老記者,就不停在報社被拍桌、寫公文調職、記過,最終被迫離開中國時報。現在拿著記者名片的,出門卻不再是「採訪」,而是「拜訪」。長官會誇讚感激的,也不是跑出好新聞,而是爭取了廣告業務。
就可惜了中國時報影視消費中心,從受人敬重的影劇前輩徐媽,旅遊記者台灣省長柯焜耀等耀眼前輩,他們花了10幾20年為中國時報在影劇與旅遊美食業界打下的美好名聲,都在這一年間,特別是這一個月之間,迅速被敗光。



沒有業務,報社無法生存,這點記者們都能共體時艱。我們很願意幫忙寫廣告文案,我們可以寫得很好,但我們希望上面要印著「廣告」,而非記者XXX報導。我們不希望中國時報變成比利弗林律師,只為肯出錢的人提供服務卻不論是非。更無法忍受的是現在中國時報記者看到人就得問:需要服務嗎?要做置入下廣告嗎?要參加旅展嗎?可以幫忙下載翻爆嗎?水泥業是環保業!
事實上,不論外界如何污名,中國時報絕大多數同事都仍抱持媒體價值,力求新聞客觀與公正,從政治、財經、司法、教育、文化、攝影、美編與文編,甚至編政組幫忙遞送公文信件的大姐老妹們,我認識許多兢兢業業讓人真心感佩的報社同事;風行於台商與對岸的旺報,其對新聞的投入與盡量不受業配置入干擾的堅持也讓人訝異(20190622補述:此部份後來發現之前理解有誤,可參考後期發文:《關於623反紅媒的一點心情》https://www.facebook.com/catdrawer/posts/10213994319038685)。蔡董事長曾在尾牙上說過,自己當初買了中時集團後,才發現自己意外收納了許多人才。然而,這許多前輩人才在這些年,都正快速離開中國時報,在臉書上的個人經歷上也都堅持要寫「余紀忠時代的中國時報」。
真的希望,旺董可以珍惜這些目前還堅守著,還在努力著的媒體人才。沒有人會記得是哪一位總編輯或副總編輯敗壞了旺旺中時的媒體價值,歷史的評價與記載,最後一定都是衝著「蔡衍明」與「蔡紹中」這兩個名字而來。賺錢是一定要的,但它是可以有方法的,是可以跟著提升產業與社會價值並進的,而不是只能靠出賣新聞倫理來換取收益。媒體可以不必是社會亂源,只要董事長與總裁願意帶頭來改變,找出能為自己留下歷史定位的方向,這會比賠上所有名聲只賺800多萬的詭異奇蹟還重要。
多麼希望有一天,中國時報可以找回當年台灣第一大報的榮光與公信力,找回不畏金錢與權勢的媒體價值,讓員工走在路上能夠有風。或至少,也請不要放任手下人來踐踏媒體與記者編輯們的尊嚴。
向良心記者東哥致敬
不認識您
但是相當佩服
也很感慨
讚Liked by 1 person
您好,我有個朋友目前也在中時作記者,他待的是交通線,他非常贊同您揭露這些訊息,但就單位的不同有幾點想要澄清:
1.不是所有記者寫業配都有錢拿,端看長官決定。
2.年輕記者寫業配更是長官直接交辦,完全沒有說不的權力。
或許可以在內文加註補充?
讚Liked by 1 person
對的,基層都是被交代,也很多都沒拿到獎金,是媒體經營者與高層的問題,不是記者的問題。我會澄清。謝謝
讚讚
謝謝你,有良心的媒體人
讚Liked by 1 person
從前在綠島見 東哥迄今,風骨依舊高亮!敎人不捨!加油!
早期我們就讀世新,教授譈譈告勉的新聞道德,難得在 東哥身上見真情⋯⋯雖不捨,但仍加油人生!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處長
讚讚
這篇句句血淚,要多悲憤才有辦法PO得出來,謝謝志東兄,社會能進步都是因為您這樣的人願意繼續相信公義。
讚Liked by 1 person
志東哥辛苦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加油,期待台灣媒體恢復公信力的一天!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個國家多一點像你這樣的記者就好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上PTT熱門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只能說中國時報前幾年在我心目中就從可以看的報紙除名成網路連結的報導都應該跳過, 坐飛機只剩這家報紙時就閉目養神吧
讚Liked by 1 person
你能安全活著嗎?
讚Liked by 1 person
中國重工跟聯合重工轉製造業已經是十幾年來的事情了
硬要把在重工製造業當作新聞業!
只能說是記者自己看不清
現在看清中時重工本質也算是時猶未晚啦
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不能只有我看到! 請版主務必準備不自殺聲明!
台灣的既得利益者必須被衝撞和警示, 餘下的交給我們.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篇文章真的下決心了阿,真心的為你的風骨拍拍手
讚Liked by 1 person
東哥,感謝你的資訊與堅持
讚Liked by 1 person
辛苦您了。也恭喜您可以有機會抬頭挺胸做人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您好:
我是優仕網、愛逛街的總編輯,敝姓邵,邵亢虎,請多指教。
想請問這篇文章可以授權我們轉載至我們網站嗎?
然後,我們有相當的消費相關情報報導,也有兼職的外部編輯,如果您有興趣的話,也請隨時和我聯繫。
讚Liked by 1 person
轉載可以的,沒問題。有需要一定與您聯繫,謝謝您
讚讚
那個表面看起來所謂〞很專業〞的併購論壇座談會,可是大大大大大的有學問啊!!!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點請賜教。我是真的不懂其中奧妙。
讚讚
你不爽就不要看 讓消費自己淘汰選擇
讚Liked by 1 person
令人動容的建議書,希望蔡總他們有看到
中國時報不應成為有心人士的公布欄,太可惜了
中國時報是台灣人的回憶,也是資產。
任何公司出現只要錢,不要格的主管之後,這公司就會變成社會的毒瘤了,太糟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東哥,辛苦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讚讚
滾
讚讚
說的真是太好了!
互助合作不是壞事,
但是不能是非不分,主配不分.
FB上也充斥著一堆分享按讚文,看了讓人無奈,只好默默關掉網頁或是按下"我希望能減少看到廣告文"的按鈕.
讚Liked by 1 person
小時候就開始看中國時報~這幾年已經立場業配到無言~(沒想到還藏在報導裡面)謝謝有理想的記者大大們的努力!你的勇氣真的很了不起!媒體圈墮落的很讓人生氣!
讚Liked by 1 person
在下也是中時媒體集團出來的,真的很有感觸,在此希望當權者可以重視媒體經營,畢竟媒體還是負有社會責任,也是文化的傳遞,對人民其實有淺移默化的影響,如果這個財團沒有心要好好經營媒體,只把媒體當作工具,政府是不是還把執照發給他,對旗下媒體內容品質一落千丈坐視不管?又如果台灣市場真的承擔不起這麼多媒體,是否應該出面引導整合或是輔導轉型?不要一昧只讓媒體淪落惡性競爭,最後台灣人想看好的節目或是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只能尋求國外的媒體平台!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很認真地看完,深深感到文字殺人及扭曲事實正真實上演中….
讚Liked by 1 person
志東兄,我是當年跟你去瑞士的小葉,好久不見了。
看到你寫的這洋洋灑灑一大篇,實在是感受很深。當年帶你們三位大記者去瑞士玩了一圈,其實也是業配新聞的一種。而這一招,那位先生即便是換了公司,至今還是在用,甚至出書上電視,只為了做公司的業配。
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跟你一起吃飯聊是非。
讚Liked by 1 person
加油!正義的一方!
讚Liked by 1 person
請問可以授權轉載嗎?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小組
讚Liked by 1 person
寫的好 我也是被蔡衍明買下中視後經營不善 再被粗暴資遣的員工 旺旺集團沒有所謂的情義!
讚Liked by 1 person
寫的好 我也是被蔡衍明買下中視後經營不善 再被粗暴資遣的員工 旺旺集團沒有所謂的情義!
讚Liked by 1 person
太勇敢啦,大推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社會要的是正確的價值觀,
因為正確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台灣兒童.青年,壯年族群的每一個想法與舉動
社會各階層的人民依賴新聞記者所撰寫的內容來與時俱進生活裡的各個觀念
當這立於中道的價值觀,可以被金錢與權力所扭曲
那只會讓台灣的社會更加向下沉淪
台灣的治安能比大多數國家安全,仰賴的就是許多面向的良善價值觀
或許記者的每一篇文章,只能撼動台灣不到萬分之一的讀者
這正向力的傳播與影響依舊強大且深遠
但反之
以金錢與權力扭曲的觀念,也會隨著時間像癌症般迅速擴散
能否如荷蘭,瑞士一般成就更好的家園,又或是沉淪至菲律賓的以暴制暴
記者這職位,必須比其他人擁有更有長遠的目光
如同孕育各個階層與職業的環環相扣
台灣這社會歷經15~20年的時光,以前人的專業與正確的價值觀培育了你們
我尊敬你們,也請記者們能審視與承擔這職業所影響的社會責任
我看到台灣此時正因為你們心中內含著幾十年社會良善且正確的選擇而發亮著
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幫高調!!!
有請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所有工作同仁:
即刻就請停止踐踏媒體尊嚴!!趕快醒覺媒體的自律良心,馬上退出台灣市場!!!並且越快越好~~~
讚讚
中國時報裡還是有很多為新聞堅持的記者與編輯。是媒體經營者與高層要檢討方向。
讚讚
好文已轉。請持續寫作,轉戰網路。
讚Liked by 1 person
hello, 你好,我是Max, 我覺得你文章寫的很好,但是網頁內容的反應速度對台灣的讀者來說有點慢,因為你的圖床在美國,建議你使用Cloudflare
https://www.cloudflare.com/
CloudFlare 主要是基於內容傳遞網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簡稱 CDN)和分散式網域名稱解析服務(Distributed Domain Name Server)等技術,於世界各地分布超過三十個資料中心,當使用者連接到使用 CloudFlare 服務的網站後,會從最接近使用者的資料中心來接收網站內容,以加快網站載入速度。
如果需要協助設定,我很熱意幫忙。
讚Liked by 1 person
好的,接下來若需這方面設定再請您幫忙,謝謝
讚讚
感謝您堅持做對的事並有勇氣把媒體骯髒的一面予以揭露。謝謝您!
讚Liked by 1 person
前些年,我很愛看聯合報
事實上聯合報也給我一種中國時報的感覺
有料,真實的專題報導,專欄文章,令我看得津津有味
但每隔個幾天,就是會跳出一些明顯受操控的文章
簡單說,就是假新聞
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見報
自此我就跟聯合報漸行漸遠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篇文不能迴響啊???
讚Liked by 1 person
喔,原來是要審核
讚Liked by 1 person
整篇文章看完,我很欽佩東哥你能不怕高層的壓力,勇於揭發報社的黑暗面,雖然我對台灣媒體有很多不好的印象,但從這篇文看來,我覺得你是一位非常棒的記者。
讚Liked by 1 person
感謝您認真且勇敢地將媒體亂象寫出來。希望中國時報能有所改善!
讚Liked by 1 person
其實新聞變業配部分人都看得出來,只可惜更多數的人不會在意然後惡性循環。
讚Liked by 1 person
自冉時報一定也有,只差你沒在那上班而已…應該說這年頭有哪個不業配?mobile01、部落格寫手、任何報紙、媒體都有啊…這很正常吧
歡迎來到業配年代
讚Liked by 1 person
台灣媒體記者好像都是這樣!
好像没有公平公正没一絲的主觀性的報導!
讚Liked by 1 person
心情有點複雜 … 原來不止網路假新聞,連要付費的報紙也這樣多假新聞~~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你的分享,也謝謝你的勇敢。(不過你公布其他同事的姓名會不會涉及一些法律問題?建議打馬賽克,保護自己)
讚Liked by 1 person
陳記者加油!我挺你!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看完了
我看,完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大概800年前就不看中時跟聯合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新聞業有你真好,陳記者謝謝你。
讚Liked by 1 person
常有人說,道德賺不了幾個錢
但我認爲,君子有財取之有道
共勉之!
讚Liked by 1 person
志東:你受委屈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達哥
讚讚
字字血淚😢😭😭😢
讚Liked by 1 person
支持你東哥,這是一篇擲地有聲的文章,也印證了多年來我対中國時報日漸沈淪的觀察。謝謝你挺身発言。
讚Liked by 1 person
辛苦了!!!給願意站出來的你,說聲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您好,想問一下本新聞的詳情,
我是一位想入行的菜鳥,
有關長官和業配的部份…
(我的email後面改成hotmail.com即可找到我的臉書)
希望能與您深度交流~~
感謝您~~^^
讚Liked by 1 person
ok,mail給我:catdrawer@gmail.com
讚讚
針對這件事,你要不要把全國的媒體都點名一次,以充分展現你自視甚高的記者尊顏!
讚讚
沒辦法,我只能就拿得到證據的部份來說明。如果你願意提供我全國各媒體的置入證據,我願意來查證與撰寫。
讚讚
令人震驚…難為你們這些認真寫文章的記者了。快逃離吧
讚Liked by 1 person
哎呀,
打從多年前中時報導補習班英文老師的情色日記可以當頭條
我就失去信心了,
從小最愛的媒體報紙變成這樣心覺得好痛
讚Liked by 1 person
深有同感!心有戚戚焉……
讚Liked by 1 person
其實,我覺得不只是中國時報,現在許多媒體,不,應該說記者都在面臨類似的問題,很多因素造成,當然曾位居龍頭的中時應該更有所感⋯⋯
每個時代都會產生一些我覺得似是而非的價值,個人能堅持的,很是不容易。我的作法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堅持對的事,至於別人,就像一句老話所說的,個人作業個人擔。
記者,這個行業,在資訊還沒大開放之前,有的好,有的,也會產生一些⋯問題,情形或許沒有今天泛濫,但,能像您這樣堅持的,我想還是多數。時至今日,或許再過些時候,真正的記者應該就會消失了吧!
所幸,拜現在網路之賜,不用再仰賴後面那塊大招牌,做自己的事,用一枝筆,不,應說靠著電腦鍵盤,有更多的自由意志、有更多的堅持,只要你還想做、只要還有人看!
讚Liked by 1 person
黨派報紙只有日期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辛苦惹
讚Liked by 1 person
志東,我是顧浩然,好久不見,很感動你對新聞專業的堅持,辛苦了,我相信,只要對新聞工作仍有熱情的媒體人,都會是你的支持者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浩然
讚讚
唉~
新聞媒體界,傳統的幾家大公司,早已被閱聽人唾棄。記者智商只有30也是常見罵報導的話。但是,現在是還聽得到罵聲,哪一天,當大眾不再罵,必定是那家企業倒閉的前夕。
謝謝您願意報導大眾傳媒最骯髒的一面,給我們溫習公民課本的媒體視讀。也謝謝你讓閱聽人知道還是有記者是專業的、是犀利的、是真相的守護者。年輕人其實已不太愛看傳統媒體,我們喜歡新的媒體、喜歡公民記者報導,更甚,喜愛成為公民記者–因為是真的,不會沒事看見業配文。我們能看見真相,從記者手中的筆,盡個人的微薄的力量,用文字口誅筆伐,發揮文字蘊藏的強大威力。或許,這也是每位記者初入新聞界的原因–因為,夢想成為一名無畏的記者,縱使遭人威脅,仍義無反顧的發佈新聞,揭發有權有勢之人醜陋的嘴臉、揭開他們不想面對的事實,不是很帥嗎?我想,這才是記者們的初衷。
讚Liked by 1 person
一句老話
你可以不做,但對那些願意把手弄髒的同事
請心存感激,是他們在付你的薪水!
讚Liked by 1 person
您好,謝謝您,
透過您的文章發表,
讓我對於報章新聞有多一些的了解,
也很慶幸看到還有人為了堅持善的初衷而堅持著!
我將此篇文章轉發到自己的臉書,希望讓更多人看到,
雖然影響有限、也幫不上什麼忙。
但,想跟您說聲加油,辛苦了!
還是有一群不願被風向或假新聞帶著走的讀者,
期待看到媒體新聞的價值不再被價格綁架,
帶給社會更善念與正向的影響。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支持您,為您加油。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所以我不再在報社工作了。今周刊記者林麗娟敬上
讚Liked by 1 person
1123
讚讚
蔡衍明先生買中時
真的是想經營媒體嗎……
自己想想吧…
想通了
就不意外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在利益前面都是浮雲。
除非提升成本,不然必然會有趁時趨利之人。
讚Liked by 1 person
也許這篇指控的標題改成「某某某 請停止踐踏中國時報尊嚴」也很貼切
讚Liked by 1 person
向蔡衍明呼籲?這不是對牛彈琴嗎?
讚Liked by 1 person
集團内就一層壓一層,上達天聽不可能了,好在前輩經歴過那段能被人看得起的年代,那些風骨現也只能遥望。
讚Liked by 1 person
估計作者平常不看自由時報或是蘋果日報、壹週刊的吧,實在好笑
讚Liked by 1 person
寫得真好
也要不要幫自由時報寫一篇阿~
讚Liked by 1 person
你這麼會說~就你來好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以下是陳姓記者的前中時主管王瑞瑤在FB的留言
今天看到前中時,我曾提拔的D記者,出來靠腰中國時報,我覺得很好笑,看到他的爆料,以及所謂的建議書,我笑到肚子都痛了。
一年多前我放棄中時的主管職位,決定專任中廣主持人,除了意識到媒體環境就算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改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再也不要為這群沒心沒肝沒肺的王八蛋負責任。
說新聞倫理,這些人沒有,所以當我跑到獨家而他沒有時,他不檢討自己的能力卻跟我翻臉!
說新聞專業,這些人沒有,所以當他為同一家飯店連續寫三個專題被我發現時,他惱羞成怒!
說新聞責任,這些人沒有,所以吃不出來腐敗的牛肉,請他撤稿他不要,因為吃人嘴軟,寧可騙讀者。
做什麼都好,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罵別人前先看看自己,還是抬頭看看老天爺。中國時報的美好年代與你無關,也與你列舉的懷念的人無關,因為你們根本不懂也不愛新聞和媒體。
我看到的不是被壓迫的媒體人,因為媒體環境不是今天才如此,也不是只有中時如此,我看到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咬在嘴裡的肥肉被搶走,既然曾是狡兔和走狗就沒資格以被害人和正義之士自居。
有時候,我以為,天打雷,有些人,應該要,躲起來,否則被打到,是剛好而已。
一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萬事終究會有公評,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離開中時的我愈來愈好,雖然工作18年就這樣兩手空空的走了,但是照顧我和愛護我的人愈來愈多,身邊的紛擾愈來愈少,謝謝老天爺對我的寵愛,並讓我深信傻人有傻福,計算再多,不是你的,永遠強求不來。
讚Liked by 1 person
看了您這篇文章令我心有戚戚。過去我長年在媒體工作,是個資深媒體人,離開媒體職場後今日在大學裡擔任兼任老師。媒體一直是我的最愛,但曾幾何時,台灣的媒體已淪落到這般景況,失去原有"報人"的魂,不僅成為行屍走肉,還被迫成為報老闆的打手與賺錢的工具,有識之媒體人真該效法中古世紀的宗教改革,思考發動一次媒體的改造革命,否則台灣媒體的未來著實看不到出路。
讚Liked by 1 person
良知難尋,給志東兄按500個讚!
讚Liked by 1 person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錢途無量者,自然也不在歡迎之列!
讚Liked by 1 person
寫得很好 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想謝謝您,您相當令我敬佩!
讚Liked by 1 person
太強大了,拜讀
讚Liked by 1 person
令人痛心的事實,令人感佩的風骨,加油。
讚Liked by 1 person
很早就不看中國時報和相關媒體了 也會主動不去買上面廣告的東西
讚Liked by 1 person
雖然你發這篇真的很可能會被中時攻擊,但是對於你無論如何就是要揭實的精神,真的很佩服。謝謝你讓我們知道事實的真相、謝謝你不顧自身安(前)全(途)的揭發假象。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很驚訝沒有人回應,但我所在的社群網站幾乎都有所備份。
在這裡很感謝你將這些事實寫出來,也佩服你的勇氣。
雖然無法言說什麼專業的話。
但我想表達的是,這篇文,其實很多人都有看到。
讚Liked by 1 person
風聲雨聲拍桌聲 聲聲入耳
國事鳥事業配事 事事關心
報爛官爛記者爛 爛爛相護
你爆我爆大家爆 爆爆相剋
讚Liked by 1 person
非常感謝東哥教我們的一切,也祈願您未來一切順遂。
願所有改變都是好的改變,願善願增長。
讚Liked by 1 person
台灣的媒體,幾十年來,都是等而下之的,所謂的值得緬懷的過去,應該都不曾存在過,存在過的,只是與「民族救星」之類的頌揚等類奇觀的自欺欺人而已。
不過,這一篇文章還是很好,讓更多人知道,這就是台灣的媒體。
只是…………,千萬不要因為這一篇文章,而誤以為過去的台灣媒體有多專業或負責……………想想那個隨時準備好讚頌民族救星的當時的各大報就好…………………
讚Liked by 1 person
剛剛才知道怎麼設定讓迴響不用審核,已經設定好了。
讚讚
現在的媒體為商業而服務,與過去的媒體為政治而服務,有什麼不同?
不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現在的中時,是同時為商業與政治服務,所以,中時是不是也算是有跟上網路時代的大匯流趨勢?那就給他們一點贊聲吧。
讚Liked by 1 person
如果,為了報酬而提供性服務,如果是雙方合意的自願性交易,沒有什麼不對(我認為沒有不對)。那麼,為了報酬而為商業或政治服務,如果是雙方合意的自願性交易,也就沒有什麼不對。
只是……………那就要明白,自己只是為商業或政治服務,不要自欺欺人地用媒體或記者的頭銜美化自己。
所以,我贊成,業配,就要註明是商業廣告。但是,我更贊成,台灣大部分媒體的大部分內容,都應該註明是政治廣告。
真正可怕的是:為某種敵對勢力而服務的媒體,那種試圖讓社會大眾因此而陷入水煮青蛙處境的媒體。
讚Liked by 1 person
在念大傳系時老師出了一份作業,請我們看"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沒想到我離開學校後,又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今天發聲
讚Liked by 1 person
靠腰!說了半天,沒人回應……….好吧,我只能安慰自己,現在已經夜深人靜,不能強求還有人清醒著。
不過……….住在台灣、生活在台灣的人,有空的時候,可不可以也認真一點,想一想:妳(或你)在台灣媒體看到的新聞,會不會只是「廣告」(政治廣告,商業廣告)而已???????還有,那些以媒體人或記者或媒體編輯自居的人,會不會只是為了各種理由而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卻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如此的人而已?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是真的很期待,有人可以針對我的發言幹礁我。
這樣,至少可以讓我相信,台灣,還有希望!
讚Liked by 1 person
今天都20號了
卻看不到其他家媒體報導此事,由此可知台灣現在的媒體界有多黑暗
讚Liked by 1 person
你有這樣的風骨,我欽佩你,但你領他薪水並掌握更多訊息而攻擊他,令人惋惜。中時稱不上是個好報紙,但他所做的事跟其他報紙也差不多,你這樣單方面的寫,只是傷害這家公司而已。某幾家媒體的置入之可怕,而且打著某種催眠口號,但他們員工團結不會有人出來爆料,搞得似乎只有中時是惡人,卻又何必?亦不公允。已經沒有幾家媒體有能力出來抗衡,快成一言堂,你現在自視正義的大旗一揮,反正看來你也沒打算做下去,但媒體業受網路衝擊景況不佳為求生存已是困難,如何以實際收益成果試圖取得商業與媒體道德間的平衡,相信還有道路能跟主管溝通,你一旦加速弄死他,在一言堂的社會氛圍下,恐怕還有更多人也要陪葬了。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