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會祭典眾多,目前被文化部列為珍貴民俗資產者166筆,其中19筆屬國家等級,這19筆中除了大家熟悉的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雞籠中元祭、賽夏族矮靈祭、東港迎王、金門迎城隍等等,也包含大家或許陌生的雲林口湖牽水狀與台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這些祭典中,最怪力亂神的就是雲林口湖牽水狀。
「牽水狀」正式寫法是「牽水(車藏)」,它是道教法器的一種,是把竹條做成筒狀糊上薄紙當成「水鬼的救生圈」,讓道士藉著轉動它來拉拔溺水亡靈。
它是西元1845年一場突來颱風引發海水倒灌,瞬間雲林沿海陷入汪洋,溺斃屍體加上炎熱天氣引發瘟疫,短短幾天就死去上萬人。這應該是台灣歷史上最嚴重的颱風災情,從那之後,雲林口湖每逢農曆6月7、8日這兩天就會牽水狀,至今已持續173年。(今年落在國曆7月19與20日)
每年農曆6月8日下午3點活動進入高潮,首先道士會準備芭蕉葉、公雞、竹椅、水缽、掃把、木屐等道具,接著請鄉親一起排隊轉水狀,轉動同時如果公雞啼叫就代表亡靈上岸,這時陸續就會有居民遭附身起乩,或許喃喃自語,或許陳述對親人的思念,也或許不停發出170多年前溺水那夜的亡靈哀號,整整2、3個小時被附身者滿場亂跑,膽子小的真的會被嚇到覺得自己褲子濕濕。
牽水狀這種種怪力亂神的道具與儀式背後,其實有很多溫柔。例如芭蕉葉是取台語「招」的發音,召喚亡靈前來;水缽讓亡靈淨身、竹椅讓亡靈休息、木屐讓其容易上岸行走、掃把為其開路;整個牽水狀更是希望藉此讓祖先免去溺斃時的苦痛,並讓其上岸飽餐一頓。
如果想體驗體驗媽祖以外的台灣廟會,牽水狀真的很特別。但那個季節也剛好是最熱的季節,會很辛苦。相關的19個國家等級重要慶典,今年的舉辦日期我有寫在這一期的az Travel旅遊雜誌裡,也把表格附上,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參考。台灣廟會不是只有媽祖跟王爺,很多祭典都很精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