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考古館建築外觀是粗糙玄武岩外牆,大門後就全是冰冷光滑不鏽鋼。我問解說員,這樣的設計有特殊意義嗎?她說:「有,這就象徵考古。所有文物從地下挖出時都是粗糙的泥石表面,但考古人員的研究就像一把尖刀,讓所有一切就像光滑的不鏽鋼剖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8.53.49
南科考古館玄武岩外觀。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8.52.54
南科考古館內部多為不鏽鋼金屬。

考古館裡最有趣就是「台灣第一犬」。當年考古人員在南關里遺址發現四具完整的犬隻骨骸,樣子跟現代台灣土狗不太一樣,但也差不太多,有趣的是,當時人死了有大泥甕陪葬,而這些狗居然也有專屬的小泥甕當陪葬品,因此學者推測台南人應該從5千年前就開始養狗,而且相當寵愛。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49.24
台灣第一犬化石

有趣的是還發現一個灰坑。灰坑就是古代人的垃圾坑,垃圾總是藏著很多秘密,其中一個秘密就是當時人的廚餘中有很多貝類蚵殼,當時南科一帶都是海洋,因此學者推測那年代的大餐應該就是海鮮套餐,吃得挺好。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47.00
灰坑

寫到這突然想到多年前去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採訪,那時我問研究員為何知道恐龍皮膚像蜥蜴一樣充滿粗糙顆粒,是推測還是瞎猜?沒想到研究院把我帶到一個櫃前,裡頭真有著恐龍皮膚印到沙土上的痕跡被保留成「皮膚印痕化石」。考古真是充滿驚奇。

南科考古館是新景點,2018年12月底開始試營運,主要展示在台南當地挖掘出的5個遺址層,年代約為5千年前到3千年前,館中還有非常多亮點與有趣的設計理念,例如有一段迴廊是以逆時針方向斜坡行進,象徵的就是時光正在倒流;例如有空中迴廊可俯瞰底下考古人員正在整理文物與包裝;又例如網美牆、兒童區,都很有趣。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44.24
可俯瞰底下考古人員正在整理文物與包裝。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37.48
南科考古館的網美牆

考古館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正式對外開放,試營運期間,官網公告寫著只會主動邀約團體參訪,實際上為了能更多元接觸與瞭解參訪者需求,解說員表示:「如果一般民眾直接打來預約,除非已經滿額,不然我們還是會接受。」所以,想搶先參觀的,不妨打電話去試試看。南科考古館(www.nmp.gov.tw)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8.55.18
南科考古館大門這組雕像,陶塑古人與金屬現代人正迎面前進,但視線與路徑有了些許偏差,象徵著我們與古人,就像身處不同時間中的相同空間,好似相遇卻又擦身。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22.34-1
南科考古館鎮館之寶,綽號Q妹。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8.50.04
以Q妹為原型的南科考古館外裝置藝術。
台南博物館2019-02-22 09.35.47
南科考古館的網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