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蒜頭種植與保存的小知識長文。

朋友靜如的小姑姑跟小姑丈在雲林東勢種蒜頭。那天我跟靜如抱怨,菜市場要買大顆蒜頭要靠運氣,有時買到也不一定品質好,小蒜頭又要剝很久….。幾天之後,靜如小姑姑非常貼心的寄來一大袋號稱「龜仔瓣」的超大顆蒜頭,還非常好心的安排小姑丈讓我問了很多蒜頭問題,除了滿心感謝,也把問到的內容記在這邊。

蒜頭01
左邊是一般市面常長買到的蒜頭大小,右邊是「龜仔瓣」

1、蒜頭採收之後一定要曬乾或乾燥,如果你曾經買了蒜頭卻過一陣子後蒜頭就軟掉,那就是買到沒有曬乾的蒜頭,或是買到根本還沒足夠成熟就採收的蒜頭。

2、要把蒜頭曬到可以保存的乾透,太陽日曬要非常多天,而且台灣蒜頭收成季節是在清明節前後,那時氣候很不穩定。如果用乾燥機文火慢烘,大概要烘一個多月,非常耗時。

3、所以,買蒜頭,不用急著產季一開始就去產地搶買那種連柄的新鮮蒜頭,因為那時蒜頭可能還沒曬乾透。要買也行,回家後要記得好好再曬過。

4、蒜頭買回家後,因為內部多少都還有一定水份,因此保存時不要密封,就是放在通風處吊著,否則很快會軟掉。

5、蒜頭看起來硬硬的很強壯,其實很脆弱。有時切蒜頭會看到裡面一點一點黑黑,那就是蒜頭搬運碰撞造成的內傷,所以蒜頭存放時,要減少碰撞。

6、蒜頭其實就是種子,不管你保存有多好,通常農曆8月半過後,它自己就會想要繁衍下一代,這時只要稍微大力一點碰撞它就會「醒芽」,而通常農曆10月過後,冷空氣一來,蒜頭很容易就發芽。發芽後還是可以吃沒問題。

7、所以,蒜頭農夫種蒜頭,通常是在農曆8月過後種下,等隔年清明前後採收。種的時候,就是把整顆蒜頭當成一個種子拿去種。我們自己在家也可以種,但如果氣候不對,通常只會長出蒜苗,結不出蒜頭。

8、蒜農的專有名詞:一整顆如嬰兒拳頭般大的新鮮蒜頭叫「粒仔」,把粒仔剝開後成為我們常見的一顆顆蒜頭那叫「米仔」,把米仔的外皮薄膜都去掉後就叫「蒜仁」。

9、每顆「粒仔」裡頭都有10多顆以上的「米仔」,而且不會固定一樣大,而是有大有小,要買大顆蒜頭那都是特別去分級挑出來的。體型最大最漂亮的被蒜農稱為「龜仔瓣」,因為把它平放時,看起來就像個烏龜殼。一般蒜頭約每斤50元,龜仔瓣至少220元。

蒜頭03
每年清明前後,台南嘉義雲林到處可見這樣新鮮的連柄蒜頭,蒜農把這種整球的叫「粒仔」。記得粒仔買回家一定要再好好曬乾
蒜頭04
這種已經不再是球狀的蒜頭叫「米仔」。這一整籃的米仔都是「龜仔瓣」。想買可以去找靜如小姑姑跟小姑丈。不過他們沒在宅配也沒在行銷,只固定在台中豐原復興路198號第一市場賣給老客人,也沒店名,就是寫著「雲林蒜頭」。厲害的蒜農都是這麼低調的
蒜頭02
「龜仔瓣」打扮一下,像外星烏龜

10、蒜頭不管保存多好多通風,壽命頂多就是一年,因為它到了冬天就是會發芽。所以,每次買足夠用就好。

11、台灣蒜頭又辣又香,其中雲林土庫、北港、東勢

這些地方的蒜頭都很厲害,台南北門的也厲害。要如何區分台灣本土蒜頭與進口蒜頭,以前上下游寫過一篇很清楚的,在這邊: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4205/

蒜頭05
雲林嘉義人都是這樣吃蒜頭的

 

蒜頭06
蒜頭剛剛從土中拔出來的樣子。其實就是菜市場在賣的連柄「粒仔」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