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乾麵是如何演變成現今模樣,這些日子跑了幾家老店都問不到起源,只有一家簡單提了「廣東仔麵」這名詞。

大家都說基隆乾麵不一樣,這是真的。基本上,基隆乾麵分兩種,第一種是只淋上一瓢豬油與油蔥再加點豆芽菜,代表店家像是孝三路的長腳麵食跟三角窗麵擔;第二種是除了豬油與油蔥外會再加一瓢醬油,代表店家像是暖暖安德宮對面的老街麵攤,以及七堵阿美麵店。

不管哪一種,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簡單,卻回韻悠揚。明明就只是豬油跟油蔥,但就是能在口中愈嚼愈香。它沒有北京炸醬麵那種豐富配料,也沒有台南乾麵那種油潤肉燥,卻反而更能突顯麵條本身的香氣與口感。

基隆乾麵
基隆乾麵,圖左為長腳麵食,右為七堵阿美。右邊的除了豬油與油蔥,還多了瓢醬油。(陳志東攝)

它們都很便宜,大概都是25元或30元一碗,而且有好幾家都是清晨開賣,中午過後就收攤,這跟台南阿堂鹹粥、阿娟肉粽、北港金捷發煎盤粿、老等麵線糊,還有嘉義王家祖傳牛雜湯等中南部惹遊子思鄉的名店一樣,都走早起鳥兒風格。

基隆乾麵的起源與演變,不知有沒有老基隆人可以解惑?

 

補述:老基隆人胡老貓孝誠給了條線索,似乎頗有道理。他說:「早年移民,還有1949年撤退來台的,有很多落腳基隆,特別是廣東、福建與山東人最多。那時窮,老兵由政府手上接收到的物資經常是大米跟麵粉,因此基隆有不少由麵粉發展出來的簡單點心。基隆乾麵也許是那時發展出來的,物資缺,能有麵條、豬油、油蔥與豆芽已是幸福。有機會我再繼續求證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