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大家分析幾個常見的旅展優惠手法,沒有特別針對個案。以下都是曾發生過的實例,但地點與價格都只是舉例,手法是真實的。
1、限量:例如打出廣告台北飛印度3300元,真的也這麼優惠。實際上4天旅展合計只有10張,多數人搶不到,搶到的都要把自己擠到臉變形。
2、限時:例如打出廣告台北飛印度3300元,真的也這麼便宜,實際上是半夜3點要去機場報到的超紅眼班機或要轉機等待超過15個小時,而且只能在最差的季節出發。
3、售價拆開:例如打出廣告台北飛印度3300元,實際上真的要付錢時,要外加稅金等許多名目費用7000元,來回就是(3300+7000)x2=20600元。
4、自費行程:例如打出廣告到埃及只要3萬元,等到當地後,想看阿布辛貝神廟要另外加一萬,要搭尼羅河郵輪加2萬等等。最後加起來比正常行程還貴。
5、機票抽獎:例如打出廣告可參加機票抽獎,真的抽中了,卻規定一定要參加他們旅行社團體行程,結果行程報價跟一般旅客價格一樣,抽機票根本只是幌子。
6、單人雙人:號稱每晚住宿3999元起,實際上是單人價格,乍聽很便宜,真的兩人一起住,每房每晚7998元,有時比訂房網站還貴。
7、拉高原價:住宿券號稱每張3999元可住原價15900元的房間,實際上平常就只賣3999元。
8、拿掉附加服務:號稱每晚住宿3999元可住4999元房間,實際上拿掉接送或早餐或原本附加的DIY活動。
9、平日假日:住宿券每張3999元號稱可住4999元房間,但限制只能平日用,寒假暑假跟假日都不能用,最後要享受跟平常一樣待遇,也許要加價2千花更多錢。
10、苛扣食材成本:1千元的自助餐券優惠只賣900元,事實上,餐廳售價都經過精算,隨意降價一定賠。曾有一家自助餐廳原本生意極好,當年一場旅展自助餐券賣了數千萬,現金收了但不堪負荷,最後食材成本不停下降,降到根本變難吃。客人抱怨,這家餐廳原本的好名聲也消失。

以上只是隨意列舉的十個手法,事實上還有很多。一分錢一分貨,旅展一定會有被視為廣告行銷支出用的真正優惠,但數量一定有限,多數玩的都是文宣手法。特別這些年訂房網站、團購、廉價航空,許多旅遊與餐飲利潤都已殺到流血見骨,很難再從瘦子身上榨出油來。
而且旅展成本太高。台北ITF一個長3公尺×寬3公尺的單位租金9萬5千元。要讓一家五星級飯店看起來有點派頭至少要3、5個單位,加上背板布置、裝潢、人力、文宣等作業費,短短4天旅展,一家飯店至少要花50萬到上百萬,一家中大型旅行社有時要花數百萬到上千萬。
這麼高昂的成本,一定要想辦法從旅展銷售成績賺回來,所以,旅展優惠多數都只是文宣手法。但長久來主辦單位與媒體卻一直把旅展操作成是撿旅遊便宜的好地方,只是不停的把旅遊商品化、金錢化、廉價化,把旅展變成叫賣菜市場。
逛旅展會讓人感覺有收獲的,通常會是在旅遊趨勢的觀察、旅遊資料的蒐集、眼界的開拓、日本攤位的贈品與創意、多樣的舞台演出、與攤位人員的互動,還有企業B2B的商務洽談。逛旅展時,真的不要把焦點放在搶便宜上,多花點時間去瞭解價格以外的東西,收獲會更多。
也希望主辦單位別再打價格牌了,旅展主打優惠,就像故宮只宣傳自己販賣部裡的特價品,把價格當行銷主軸當然容易吸引目光,但對旅遊發展不是一件好事。請別讓台灣什麼東西都只剩價格與CP值。
您好,我是大家健康雜誌的實習生黃靖雯,近期世貿的國際旅展快開始了,所以我整理一篇關於旅展的懶人包,想分享您這篇文章,請問可以嗎?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7/11/03/about-tourism-expo-discount/
讚讚
Ok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