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金黃栗子也準備上市。多數人只吃過糖炒栗子,卻不知台灣也有種栗子,就在嘉義中埔,而且是非常獨特的「鹽炒栗子」。

栗子是溫帶植物,當年日本人帶進來試種,目前在嘉義中埔還留下一棵百年母株,經過馴化後,讓中埔成為全球栗子樹南界,種植面積約40公頃,以一公頃可種近400棵栗子樹計算,當地約有栗子樹1萬6千棵,年產量僅約12萬台斤。

最讓學者訝異的是,中埔位於北回歸線南側,但栗子在台灣沒有奄奄一息,反而果實碩大金黃,號稱「黃金板栗」。底下用照片來介紹栗子,帶大家認識一下嘉南平原的物產。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1
栗子非常多刺,以前日本城堡很愛種栗子樹當成防禦樹種,跟早年苗栗公館種紅棗樹來當防禦一樣道理。要讓栗子脫下尖銳外殼,就像伊索寓言裡的「北風與太陽」,你不能硬來,而是要靜靜等待,等待秋風吹起它就會自己落下並將尖刺外殼打開,然後農人只要去地上撿就行了。這張在日本長野小布施拍的。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2
近看栗子,果實非常漂亮可愛。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3
日本長野小布施的栗子包裝很能激發購買慾。台灣栗子品質不輸他們,很好吃,但包裝可以多學學。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4
栗子花很特別,像腿很長的海星。這張嘉義中埔拍的。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5
台灣嘉義中埔特有的鹽炒栗子。一般所謂「糖炒栗子」,其實鍋裡頭主要都是砂石,利用砂石導熱,並只用一小匙糖激發香氣,因為糖遇熱會融化,不可能真的全部用糖炒。而整鍋用鹽炒的優點是鹽體很細緻,可讓栗子受熱更平均,要炒之前先在外皮畫一刀,炒熟後劃開處會裂開,等牙籤刺得穿就代表熟了。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6
不管用糖炒或鹽炒都不會改變栗子味道,但要吃之前沾點鹽巴就像西瓜抹點鹽,更鮮甜。大家買栗子喜歡大栗子,其實要把大栗子炒到內部熟透就常會外部過乾,內行的反而不刻意追求大栗子。另外,栗子經過冷藏後水份減少,會更甜,不一定要追求新鮮。
台灣特有的鹽炒栗子007
嘉義中埔當地人喜歡用栗子熬雞湯,大家若有買到新鮮栗子也可以試試,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