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嘉義梅山瑞峰採訪手工製作黑糖,記錄一根甘蔗怎麼變成一包糖。甘蔗變黑糖10個步驟分別是:砍、洗、榨、煮、稠、翻、涼、切、烘、賣。

↑↑之所以都用白甘蔗作糖,是因為白甘蔗甜度高、含水量低,效率與成功率都佳。紅甘蔗也行,但紅甘蔗含水量高,用啃的比較爽,製糖效率差且容易失敗。
要做黑糖的白甘蔗,通常甘蔗尾巴甜度達24度,甘蔗頭(根部)30度,倒吃甘蔗是真的愈吃愈甜。甜度30是什麼概念?一般水梨11度你就會誇好吃,鳳梨13度你就會說很甜,荔枝17度就甜到會嗆人。
今天因為產季末期白甘蔗都砍光了,所以老闆陳時榜榜哥說:就紅甘蔗表演一下吧!反正我砍白的跟砍紅的動作一樣帥。

↑↑甘蔗泥沙多,平常會用高壓水柱洗,但今天因為只砍了幾根又是表演,所以老闆用水龍頭沖沖洗洗後就搾汁給我喝。我也很有禮貌的說好喝好喝。

↑↑榨汁。一般說來,10公斤甘蔗榨汁熬煮後,最後可得到1公斤糖。

↑↑煮的目的是為了把甘蔗汁內的水分煮去,只留糖分。溫度控制非常重要,火候不夠後續無法成形硬化,火候過頭會燒焦,用到加了太多磷肥化肥或農藥的甘蔗也可能無法成形或有異味。有些商家為了提高成功率會因此合法添加食用石灰或安定劑等物。榜哥黑糖沒加這些東西,圖中他正添加的是桂圓,有時也加薑或薑黃。加的時間點就是即將濃稠與起鍋這階段。

↑↑從甘蔗汁到煮成如此濃稠階段大概要花4-5小時。後面這1小時是關鍵時刻,要持續攪動避免燒焦,此時糖膏溫度約在攝氏145度上下,這時因持續攪動冒泡有時糖膏飛濺,一但噴到皮膚就是「焦糖脆皮酥」,會好吃到想哭。

↑↑把已稠到快要攪不動的糖膏熄火起鍋,迅速倒至平面桌板讓其冷卻。倒下同時要用鍋鏟快速翻動讓空氣進入糖膏中,這樣出來的黑糖才能鬆脆,如果沒讓空氣進入,做出來的黑糖會硬如玻璃。

↑↑如果要做粉狀黑糖,上述步驟翻動時就將其炒成糖粉狀,如果要做完整塊狀,就在此時將其抹平後靜靜放置大約30分鐘即可。

↑↑等放涼後以工具輔助就可將其切成完整塊狀。

↑↑基本上黑糖至此已經完工,但為延長保存期限,通常會再日曬或進入烤箱烤一下以降低含水量。
最美味的黑糖是剛剛煮好倒出來、正逐漸硬化時的黑糖,吃起來香韻十足。再烤過後的香氣香氣會稍差,口感也變硬些,但為保存較久不得不如此。

↑↑包裝後就大功告成可以賣了。嘉義梅山瑞峰黑糖之所以叫「香糖」,是因為它不一定黑色,但香味非常好,可明確感覺甘蔗的天然氣味因此叫香糖,顏色部分則取決於氣候、溫度、甘蔗品種等各項因素。市面上有些黑糖是用砂糖加工製成;真正的台灣手工黑糖完全不輸沖繩黑糖而且價格合理,還可以宅配到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