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遇過有人像嘉義布袋洲南鹽場的蔡炅樵一樣,可以把鹽講得那麼清楚。

例如你問人,為什麼有的鹽巴比較鹹?有的會回甘?又為什麼鹽的顏色會不同?一般人的回答是:「因為那個是海鹽、那個是鹽之花、那個是岩鹽、玫瑰鹽….它們成分不一樣。」結束!

但蔡炅(音同冏)樵的回答清楚到讓人訝異。他說:「以日曬海鹽為例,那鹽裡會有多種礦物質,其中鎂會帶來苦味、鈣會帶來甜味、鈉會帶來鹹味、鐵跟鉀會帶來酸味。」

台鹽的精鹽它是以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程濃縮海水,出來的成分就是很單純的氯化鈉,所以是很單純的鹹,品質穩定而且便宜,但就不會有人工日曬海鹽那多樣的酸苦甜回甘與生命力。

海鹽中的鎂、鈣、鐵、鈉、鉀….這些不同的礦物質會在不同濃度階段結晶,今天下了一場雨、太陽很大或小了點,今天睡過頭慢了2個小時去收鹽,一點點的氣候與時間變化,都有可能改變礦物質的含量進而影響鹽的風味;更進一步,如果今天這海水中出現了藻類,藻類在製鹽過程中轉化成帶甘味的胺基酸,那鹽就有可能回甘。或是引用的是太平洋的海水或巴士海峽的海水,成分不同,當然也就會帶來滋味的變化。

也就是「礦物質、微生物、氣候風土條件」這三者都會影響鹽的風味。再更進一步,鹽的顆粒也會帶來滋味改變。例如沾牛排時,磨得非常細的鹽遇到肉汁會迅速溶解,造成鹹度不斷累積與堆高,結果愈沾愈鹹;但若以研磨罐大顆粒方式,鹽巴溶解緩慢且會帶來些許的脆感,滋味就會比較好。

晒鹽人的夢001
站在鹽田滷水池旁,蔡炅樵努力著解說鹽的學問。水面上可見剛剛浮起的小結晶體,那就是所謂的鹽之花。鹽之花就是最初形成的鹽結晶體,就像嬰兒一樣,會最細緻、最多的層次與滋味變化。

以前看鹽田,覺得每一池都長得差不多,但這一天在蔡炅樵帶領下,那每一池每一池,都因為蒸發時間不同、濃度不同、藻類含量不同與礦物質結晶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澤與樣貌。這才知道,鹽巴真的學問很多,而好的食材,真的只要一點點好的鹽巴調味就夠了。

他說:「我希望終於有一天,我能晒出有獨特風味,專屬於我們台灣滋味的日曬海鹽。」我看著他在大太陽下搬鹽、推鹽、撈鹽,然後又到處翻書找資料了解鹽,把鹽講得跟講家裡的小孩一樣清清楚楚,我心想,會的,這晒鹽人的夢,會實現的。

晒鹽人的夢002
滷水中的礦物質會在不同海水濃度中結晶出來,例如帶來鹹味的氯化鈉要在波美度25度時才會開始結晶,但帶來甘甜味的鈣往往17度時就開始結晶,並會殘留卡在泥地上(就如蔡炅樵手中捧著的)。如何把鈣留住讓鹽甘甜,這就是晒鹽人要鑽研的技術與學問。
晒鹽人的夢003
波美度可以理解為海水鹽份濃度,要怎麼測呢?很簡單,靠海水浮力測。圖中這就是測量器,黃罐子裡裝海水,裡頭的刻度計最下方有小小鉛球,海水愈鹹,浮力愈強,刻度計就會被推高。通常海水波美度達25度後,氯化鈉就會開始自己結晶。
晒鹽人的夢004
晒鹽人的功課。
晒鹽人的夢005
晒鹽人的功課。
晒鹽人的夢006
顏色很特別的鹽田,因為裡頭充滿了藻類,這些藻類之後會轉化為胺基酸,這就是洲南鹽場藻鹽可以甘甜,並願意大方分享的商業機密。
晒鹽人的夢007
認真的講著鹽,蔡炅樵突然說,我可以把鹽捧成個心型。真是老不正經。
晒鹽人的夢008
每個季節、每一天,不同的風土氣候條件,就會有不同的鹽巴滋味,如何掌握鹽的滋味,這是晒鹽人正努力中的功課。